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脏就像一个永不停止的泵,不断地把富有营养的血液泵出,通过动脉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如果向血管内补充液体过快、过多,这个泵所抽吸的血液就会突然变多;如果泵本身机械故障或老化,也会造成泵功能下降,比如泵后方的动脉血管阻力过高,泵的工作负荷大大增加,也会影响泵的功能。心脏功能下降后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身体需要,就出现了心力衰竭(简称心衰)。
心衰主要表现是喘和肿。
怎样知道自己得了心衰?
喘憋主要在上楼梯,走路等劳力活动时加重,可以感觉气不够用,非常累,常伴有心慌。水肿多见于小腿等下垂部位,呈凹陷性。另外,如果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疾病、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可能导致心衰的疾病,还会合并原发病的表现。有上述疾病的人如出现典型的喘、肿症状,需要警惕心衰,建议及时就医。
怎样知道自己得了心衰?
慢性心衰怎样院外自我管理?
诊断明确且病情稳定的慢性心衰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持续服药治疗,并在门诊定期随访评估,期间应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慢性心衰患者的院外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坚持标准化药物治疗:药物是心衰患者治疗的基石。长期口服药物治疗是维持病情稳定、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关键措施。其中一些药物需要达到靶剂量才会发挥其最好的疗效,因此,患者需要定期在医生的指导下在门诊调药,不要自行改变药物治疗方案。
2. 运动锻炼: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的严重表现,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大病要养,忌口少动,但这样的观点不可取。除了药物治疗之外,适宜的运动训练对于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与预后至关重要,慢性心衰患者应制定运动康复训练计划,运动量因人而异,一般以不诱发心慌、气短、胸闷等不适症状为宜。
3. 合理饮食:合理的饮食方案包括饮食量、饮食结构、饮水量等。如何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方式,保养好心脏,减轻心脏负担呢?
1)水的摄入容量管理即水的出、入量的管理,是心衰康复的重中之重。出量主要就是尿量、汗液,还有一些引流液、大便的含水量;入量除了喝水还有食物的含水量,另外还有一个液体量的摄入,这些都包括在里面。容量管理是指出多少就进多少。
2)盐是百味之王,但摄入过多的盐会对心脏造成不良影响。过高的盐分会导致体内水分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使得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心衰越重,水肿问题也会越明显
轻度或稳定期心衰患者,一般不主张严格限制钠盐摄入,与健康人一样每天低于6克即可;
重度心衰患者每天将钠摄入限制在3克以内,有助于控制较高级别(III-IV级)心衰患者的淤血症状和体征、减轻水肿;
心衰急性发作伴有容量负荷过重的患者,钠摄入要限制在每天2克以内。
生活中,心衰患者要避免吃高盐的腌制品,如咸菜、咸肉、酱菜等;少用含盐量高的酱、酱油;炒菜时尽量少放盐;用葱、姜、蒜及胡椒代替加工的调味品。
4. 监测体重:体液潴留是导致慢性心衰患者病情加重的重要诱因之一。体重增加是反映体液潴留的可靠指标,建议在院外接受治疗的患者应注意观察体重变化,每日晨起排空膀胱后测量体重,若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如每周增加2~3千克),无论有无不适症状,均应及时就诊。
5. 自我监测病情:患者若出现如疲乏加重、运动耐力降低、静息心率增加≥15~20次/分、活动后气急加重、水肿(尤其下肢)再现或加重、体质量增加等情况,很可能提示病情加重,需要及时就诊。此外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衰患者,在家还需监测血压、血糖等。
6. 定期随访:慢性心衰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期间,需要定期到医院随访评估。病情平稳的患者可3~6个月随访一次。病情有变化时随时就诊。